记者手记|在云栖大会上感受大模型带来的无尽活力-新华网
新华网 > > 正文
2024 09/20 15:00:07
来源:新华网

记者手记|在云栖大会上感受大模型带来的无尽活力

字体:

会撸猫的机器人、被踹后继续行走的机器人、中国最强大模型代表赋能应用……9月19日-21日,云栖大会如约在云栖小镇举行,今年的云栖聚集史上最多AI硬科技,在超过4万平米的智能科技展区,共展示了全球百余款AI应用。在三天的时间里,包括主论坛在内超过400场论坛同时进行,大模型、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人物与全球数万名行业从业者,共同探讨AI前沿趋势和应用进展。 

图为2024云栖大会现场 新华网记者 周靖杰 摄

在开幕式上,阿里巴巴集团CEO、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表示,AI在过去22个月发展的速度超过任何历史时期,但目前依然还处于AGI变革的早期,而生成式AI最大的想象力是接管数字世界,改变物理世界。

技术创新一直都是云栖大会的重中之重,在年度云与AI先进技术发布环节,阿里云CTO周靖人发布了通义千问新一代开源模型Qwen2.5,涵盖多个尺寸的大语言模型、多模态模型、数学模型和代码模型,每个尺寸都有基础版本、指令跟随版本、量化版本,总计上架100多个模型。通义旗舰模型Qwen-Max全方位升级,性能接近GPT-4o,通义官网和通义APP的后台模型均已切换为Qwen-Max,继续免费为所有用户提供服务。

 

图为13岁学生(左)体验通义灵码

据记者了解,截至2024年9月中旬,通义千问开源模型累计下载量已突破4000万,Qwen系列衍生模型总数超过5万个。

仅仅不到一年半的时间,通义千问经历了多次迭代升级,迄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,相比初代大模型,Qwen-Max的理解能力提升46%、数学能力提升75%、代码能力提升102%、幻觉抵御能力提升35%、指令遵循能力提升105%,模型与人类偏好的对齐水平更是有了质的飞跃,提升了700%以上。

从大模型的能力来看,不论是通义千问还是其他国产大模型,在性能方面都十分接近,如何将大模型与行业相结合,融合孵化出新应用将是大模型厂商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重点。

当前,AI大模型正逐渐渗透到制造业各环节,成为制造业通往智能化、柔性化和自动化的核心技术之一,为制造业带来新机遇。

政府层面正积极推动大模型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创新。今年4月,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提出,推动人工智能在生产制造环节的广泛运用,并强调“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,布局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,加速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”。

在这一趋势指引下,以家电、汽车为首的多个行业纷纷探索AI大模型的落地应用。小鹏P7+在云栖小镇的亮相就是AI+汽车融合的最好证明。据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介绍,小鹏汽车现在不仅实现了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,还将大模型深入应用到了座舱场景中,基于自主研发的“全域大语言模型”X-GPT及通义千问全面升级了车载助理。何小鹏在对话中也提到,过去2年,小鹏汽车与阿里云共建的AI算力规模提升超4倍,未来小鹏将继续深化与阿里云的AI算力合作,加速推动端到端大模型拓展自动驾驶上限,提升下限。

一周前,OpenAI发布了最新的o1-preview(下文简称o1),对此,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在对话环节提到,o1发布意义重大,最重要的一点是提升了AI的上限,对很多产业格局会产生影响,会产生很多新的创业机会。对于未来AI产品形态,杨植麟认为AI产品更多是靠技术驱动,产品形态可能会发生变化,更接近一个系统或助力,产品设计也会发生很大变化,新的空间也会变大。

记者在现场注意到,虽然云栖大会是阿里巴巴的主场,但是走进大模型展馆,现场更像是国内大模型厂商的一次聚会。除了通义千问这位“东道主”,包括智谱AI、月之暗面Kimi、百川大模型在内的多家优秀的大模型厂商齐聚这里,期待通过云栖大会这个平台,向外界传递领先技术的同时,互相切磋共同进步。

从云计算仅仅是个模糊的概念算起,到万物皆可“云”的实践,再到“人工智能+”、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,已走过十六年的云栖大会,见证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创新,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。来到云栖大会的每一个参会者,都渴望在这里思考如何创造未来。(记者 周靖杰)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陈听雨】